1.前言
后期调色在影视制作中越来越不可或缺,一部影片的表达语言,由画面、音效、配音等基本构成,
其中,画面是最重要的基本要素。
画面的表达方式不一样,对影片内容会起到非常大的改变,因此,调色至关重要。
《秘境神草》这部纪录片以一种特殊地貌、一户普通人家、一味野生本草、一段人生故事为线条,
在神奇壮美的大场景里,通过多种拍摄技术手段,向人们全景式地讲述人与自然、人与本草的中国故事。
2.后期调色
2.1 确定基本色调
色彩除了本身的物理属性,在视频制作中,色彩的主观作用更重要。
所谓主观作用,就是一种色彩在画面中能对观众视觉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而影响到观众的心理。
简单来说,暖调给人一种厚重、温暖的感觉,而冷调给人寒冷、安静、空灵的视觉感受。
纪录片调色不同于电影和广告,它不需要太多的风格化,更注重的是还原色彩,
色彩倾向不适合太夸张、太风格化,在忠实还原色彩的基础上还应有一些表现性的意味在其中。
《秘境神草》的节目内容在不同的特殊地貌中向观众展现各种药食同源的本草风采,
从一户户普通人家中讲述人与自然、人与本草的故事。
因此,在笔者的想象中,最终呈现的画面应该是纯净、自然的,符合东方审美意境,
而色彩关系是含蓄和经得起推敲的。
2.2 调色
《秘境神草》前期拍摄时间跨度大、地域广,有好几个团队同时在不同的地方拍摄,
使用到的机器种类繁多,既有GH4、A7S2,也有5D3、C300、大疆、GoPro等等,
为后期流程带来了不少的挑战。素材画质、色彩偏向差异较大,
还有大量的航拍风景及延迟摄像,也是大大考验了调色师的功力。
调色是整体的一个操作过程,不能以单一画面为主,而是要整体把握影片的基调,
以《甘草篇》的故事为例,它的拍摄地点是塔里木河流域,季节正处于金秋时分,
整个故事的色调以暖色调为主,如图1所示。
2.2.1 一级调色
调色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级调色和二级调色。
一级调色调整的是画面的整体色调、对比度和色彩平衡,如图2、图3所示。
在前期拍摄中,由于环境自然光的问题或者拍摄不严谨的原因,
有时会导致画面曝光不足、对比度不够和偏色等问题,
如图4所示。这些自然风光原始素材存在严重的曝光不足、饱和度不够、整体色调偏暗,
并不能给人带来美好的视觉享受。
针对这样的片段,DaVinci Resolve通过提升Gamma和Gain,压低Lift,
同时提高画面饱和度,并通过色轮调整色彩平衡,图像的问题得到纠正,
还原了大自然原本的色彩,如图5所示。这里我们只要通过简单的一级调色就能做到。
2.2.2 二级调色
二级调色调整的是画面的选定区域,也就是局部色域。
二级调色的选取有多种方法可以制作,可以通过蒙版制作,也可以通过抠像得到。
具体选择应该针对不同的画面选择最适合的方式。
二级调色的目的在于将画面处理得更加自然,
比如在一级调色中,有时会带来画面中某些颜色的改变,
这时候我们需要使用二级调色工具将改变的颜色单独吸取出来处理。
二级调色也常被用来突出画面中的某个物体,以便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如图6所示,整个画面非常昏暗,衣服和背景融为一体,没有层次。
进行简单的一级调色后,并没有达到我们理想的效果,如图7所示。这时我们可以开启二级调色。
建立新的节点后,在主体人物的位置画出遮罩,稍稍提高人的亮度,
同时压暗背景,突出主体人物,如图8所示。再新建节点,
用限定器提取人物肤色,同时模糊半径,
在HSL模式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需要选择的颜色,
如图9所示,然后对肤色进行细微的调整,最后得到了如图10所示效果。
我们看到,因为大部分提高了亮度,画面中明显有不少噪点,
这时我们可以使用去噪功能对画面进一步优化,如图11所示。
这样就完整的处理完了一个画面,在放大的局部中,
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使用去噪功能的优势,如图12所示。
2.2.3 LOG模式
什么是LOG? LOG模式它是使用一个平坦的对数曲线来表示数据,
因为形态与对数函数类似,所以叫做LOG。该模式对比度更低,
包含的亮部信息更多,能使视频素材质量大幅度提高,
该模式下拍摄的视频,将会比普通模式视频具有更高的动态范围,
保留场景更多的信息和细节,可以给后期调色提供更多的色彩空间。
从图13和图14可以看出,用LOG模式拍摄的素材在示波器波形显示图像中还有很多可调整的空间,
所有的范围都被保留了下来。但同时也是因为这样的宽动态范围,
导致整个图像在普通的监视器上显示效果发灰,色彩饱和度下降,
所以我们必须进行LUT(Look UP Tables,像素灰度值映射表)映射。
图15和图16是线性修正后的画面和波形图,通过LUT映射,
影像得到了线性修正,但是套过LUT之后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不需要再做任何调整了。
因为拍摄时用了大量不同的拍摄设备,因此必须保证这个故事画面的统一性,
所以我们要在修正好的画面中新建节点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图17和图18就是我们进一步调色后的画面和波形图。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暗部波形向示波器底部下潜,绿色植被颜色鲜艳,人物主体突出,画面效果很是理想。
前面说了,因为拍摄时用了大量不同的拍摄设备,再加上现场光线的变化,
镜头之间都会存在亮度和色调的巨大差异,
这时,可以通过达芬奇的COLOR页面中时间上的缩略图帮助我们预览片段之间的色调匹配,
3.广播安全设置
所有的片段处理完成了,那么我们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地输出了呢?
这里大部分调色师都会忽视一个广播安全的问题。
什么是广播安全?广播安全就是电视播出网络对视频和音频信号的一套法定规范,
常见的广播安全问题是亮度超标或者色度超标。
如图21,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画面,肉眼很难察觉是否有安全播出的问题,
但是达芬奇有一个非常方便的检测方法。
左上角执行命令“显示”—“显示广播安全的例外”,可看到画面发生了变化,如图22所示,
其中超出广播安全范围的颜色都被标记出来了,
蓝色代表亮度超标,黄色代表色度超标(本图没有色度超标)。
在示波器中的亮度波形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得更加明显,
如图23所示,在1023的位置,波形发生了剪切,波形的顶部太高,
超出了广播安全的范围,需要降低到范围内。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很多处理方法,最常见的就是在一级调色面板中,
将Gain的数值降低。如果色度超标,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二级调色,抠选出超标的颜色,
将它们的饱和度降低。这些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在大量的片段中会降低我们工作的效率,
而在达芬奇中,有一种更加简单省心的方法。
在达芬奇的“项目设置”中,色彩管理面板中有一个广播安全,激活“确保广播安全”选项,
达芬奇在输出时会自动根据你所选的数值范围对色彩进行消减,
保证所有的数值都在你设定的安全输出范围内,广播安全IRE电平有三个选项,
大家可以根据节目播出平台的参数要求来决定,见图。
广播安全是调色中的技术问题,仅凭自己的经验去调整颜色,
对于电视播出来说是不可取的,只有把信号控制在合法的范围内,
才能够将颜色更加完美地传递到观众眼中。
4. 小结
《秘境神草》作为包含人与自然的纪录片视角的作品,
和一般意义上纪录片不同的是,此种类型的调色既要有符合纪录片美学的自然风貌,
但同时仍要在此基础上,为影片赋予色彩的个性。
后期调色看似简单实际很复杂, 它是一个综合的艺术,
它需要调色师掌握影视制作的基本技能,有较高的色彩知识和感觉,
能准确地把握光影、色调对观众情绪的带动,
能创造性地利用调色流程达到预想的艺术效果,将更好的影片呈现给观众。